作者:發布時間:2021-11-4 16:31:10
產生氣泡的原因有很多,通過多年客戶現場反饋的經驗分析和數據總結,正好近期,也有不少客戶投訴此類問題,筆者把相關原因及解決措施整理分享給大家,供參考!
一
原因分析
產生混凝土表面蜂窩氣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配合比和材料問題 級配不合理,粗級料過多,細級料偏少; 骨料大小不當,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 用水量較大,水灰比較高的混凝土;混凝土配比不合理膠凝材料多造成混凝土粘度大氣泡不易排出,可以用添加粉煤灰或是礦粉解決或是增加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粘度;水泥本身問題,水泥在研磨時加入了助磨劑,有的助磨劑氣泡很多,不穩定導致。 2 、施工工藝問題 使用的脫模劑不合理,混凝土結構面層的氣泡一旦接觸到粘稠的脫模劑,就很難隨著振搗而上升排出,直接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氣泡;與混凝土澆筑中振搗不充分、不均勻有關。往往澆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氣泡行程過長,即使振搗的時間達到要求,氣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這樣也會造成混凝土結構表面氣泡;振搗問題,振搗力度不夠氣泡不易排出。 3、外加劑問題 減水劑與水泥化學成分不匹配,含氣量過高,或是在復配時加入了與水泥不適應的化工原料造成氣泡過多。
二
解決措施
1、把好材料關 嚴格控制骨料大小和針片狀顆粒含量,備料時要認真篩選,剔除不合格材料。 2、選擇合理級配 使粗集料和細集料比率適中。 3、選擇適當的水灰比 可以在實驗室內多做幾組,相互比較從中擇優選用。在能保證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建議采用標號較低或者相關物理技術性能指標偏差小一些的水泥,以增大水泥用量。 4、努力降低實際生產與實驗之間的偏差 施工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材料含水量檢測,應該做到每車集料都要過稱,如能采用電子計量效果更佳,采取質量比控制,并隨時調整現場配合比,使用水量和砂率不致發生較大偏差。 5、選用化學成分品質優良的外摻劑和水泥 目前這方面的品牌很多,不能一概而論。進行化學分析當然是一種辦法,但對于實際生產,最簡便易行的辦法莫過于多做幾組試件,選取一種較好的母液復配用于生產。 6、高度重視混凝土的振搗 如前機理分析所述,要選擇適宜的振搗設備,最佳的振搗時間,合理的振搗半徑和頻率,插入式振搗器要快插慢拔。 7、模板應保持光潔 脫模劑要涂抹均勻但不宜涂的太多太厚。 總之:氣泡的形成主要是屬于一種物理原因。根據集料級配密實原理,在施工過程中,如果使用材料本身級配不合理,粗集料偏多骨料大小不當,石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實際使用砂率比實驗室提供的砂率要少,細粒料不足以填充粗集料之間的空隙,導致集料不密實,形成自由空隙,為氣泡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1 水泥和水的用量,也是導致氣泡產生的主要原因 在試驗室試配混凝土時,考慮水泥用量主要是針對強度而言。如果在能夠滿足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增加水泥用量,減少水的用量,氣泡會減少,但成本會增加。在水泥用量較少的混凝土拌和過程中,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反應消耗部分用水較少,使得薄膜結合水、自由水相對較多,從而讓水泡形成的機率增大,這便是用水量較大,水灰比較高的混凝土易產生氣泡的原因所在。所以需嚴控入模坍落度。 2 混凝土的外摻劑和水泥自身的化學成分,也是導致氣泡產生的原因 雖然由于化學成分產生的氣泡比物理原因產生的氣泡,在生產實踐中出現的機率要小得多,但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3 在混凝土拌和澆筑過程中,容易混進一些空氣 混凝土拌和物的氣泡既不能自行逸出,也不會靠本身的重量將這些氣泡排出,所以振搗是使混凝土獲得密實,排除氣泡的重要手段。 振搗時骨料顆粒相互靠攏緊密,將空氣帶著一部分水泥漿擠到上部,氣泡借助震動力冒出來。振搗能否密實,氣泡能否排出和許多因素相關。不同結構類型的混凝土要選用不同的振搗器,振搗器的種類不同,性能也顯著不同。淺薄的結構,如橋面鋪裝層,一結構物,如基礎墩臺,梁等要用插入式(也叫內震式) 振搗器,對于T形梁、箱梁和工字梁的腹板可配以附著式振搗器。振搗時間與氣泡的排除有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講,振搗時間越長,力量越大,混凝土越密實。但時間過長,石子下沉,水泥漿上浮,發生分層、泌水、離析現象,使有害氣體集中于頂部,形成“松頂”。時間過短,骨料顆粒還沒有靠攏緊密,不能將水和多余的空氣排出,達不到密實的目的。對于流動性較大的混凝土,震動力不能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對于干硬性混凝土,則必須強力振搗。振實的標志是:在振搗過程中,當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不在出現氣泡,就認為已經振實。在一定條件下,延長振搗時間,可以提高振搗效果,但不能增加有效范圍。而有效范圍之內的氣泡才能在振搗過程中排出,所以要選擇合理的振搗半徑。提高振搗頻率,能有效提高震動范圍,而頻率過大時,振動范圍反而又減小。在通常情況下,插入式振搗器的振搗半徑是45~75 cm ,插入間距大都限制在60 cm 以下。不同的振搗方法,搗實的混凝土厚度也不同。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時,分層厚度不應大于振搗棒長度的0.8 倍,采用表面振搗器時,分層厚度不應大于20 cm。振搗有效范圍還跟混凝土的稠度有關,一般震動波隨著四周距離的延長而減弱,對于干硬性混凝土和易性越差,震動能的衰減越大,有效距離越短,對于流動性大的混凝土則相反。振搗器插入的速度也影響氣泡的排出。要求是“快插慢拔”,即插入速度要快,使上下部混凝土幾乎同時受到振搗,拔出時則要慢,否則振搗棒的位置不易被混凝土填實,容易形成空隙。溫度變化的影響。 4 混凝土受水泥水化熱作用、大氣及周圍溫度接等因素影響而冷熱變化時,發生收縮和膨脹,能產生表面氣泡 溫度表面氣泡區別其它表面氣泡最主要特征是將隨溫度變化而擴張或合攏。其多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